中国视听网 视听行业门户网站 服务热线:400-6789-360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繁體中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 | NEWS | 联系我们 |
|
全球面板业前六大巨头全部季度巨亏,人们怀疑这是日韩巨头反击中国争夺话语权的打击行动。事实上,中国面板业足足落后5年,甚至已错过液晶电视市场第一波黄金增长期。
据第一财经日报12月1日报导,几年后,不知中国液晶面板业是否会重现当初CRT崛起与陨落的一幕。后者目前开始有了一些空间,随着行业陷入低潮,韩日、台湾地区面板巨头开始收缩投资,而中国大陆投资高昂的两大项目则已量产。
“对华星光电、京东方两个国内高世代项目来说,现在的市场环境最困难。”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给出了相反的判断。
他说,产业经营困难,确有外部原因,但就大陆来说,来自日韩和台湾地区面板巨头的策略打击比以往更重。一年多来,中国政府、企业决心获得面板业话语权的行动,已引发新压制。
这似乎不是阴谋论。海外巨头阻击中国电视上游布局,本报过去曾多次报导。它几乎导致中国面板业足足落后5年,甚至已错过液晶电视市场第一波黄金增长期。
5年之殇
谷至华说,大陆做面板,是要拿到产业话语权,再难也不能放弃,这是中国“最后一搏”。
眼下,日韩、台湾地区面板厂正持续营造一种经营困难、大降价的氛围,目的在于冲击步入量产期的大陆企业,尤其是韩国三星,亏损根本不会伤筋动骨。
本报据公开资料统计,过去6年,三星面板应为“业务”除今年表现大差,一直大赚,累计净利约83亿美元,年均10多亿美元;同期,LGD除2006年亏9.33亿美元外,净利达49.32亿美元,年均达8亿美元。
日本夏普面板规模仅列全球第五,比韩国双雄小得多,但同期净利累计约24亿美元,净利率更出色。
名列全球第三、第四的台湾奇美与友达,过往日子也很滋润。同期友达累计净利达38.44亿美元,奇美累计净利达13.74亿美元。
数据显示,2007年至2008年两年,五大巨头最赚。三星面板同期净利达41.3亿美元,LGD约33.6亿美元,友达约30.2亿美元,奇美17.4亿美元,夏普约13亿美元。
同期中国大陆企业深陷困局。几天前,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与朋友聊天时,不经意提起5年前深圳聚龙项目,以及与夏普长达4年的马拉松谈判,心中极为痛楚。
2006年,深圳市国资委直属的深超公司与TCL、创维等4家彩电企业成立聚龙光电,计划合建一条6代线,因各方资金筹集、规划方向不一,项目最终无果而终。
“当时聚龙光电项目的技术供应方是夏普。”TCL集团一位人士透露,其他参与方退出后,深圳市政府、TCL继续与夏普商谈引进8.5代面板项目。
没想到一谈谈了3年。2009年中,双方因专利费问题告吹。该人士说,夏普设有很多“霸王条款”,TCL方面根本无法承受。
另一被耽搁的合作案则是京东方、上广电NEC与龙腾光电的“三合一”项目。2006年底,三方曾签协定,拟整合各自业务共同做大,次年6月底前达成目标。但不久遭遇三星、夏普及LGD各个击破,加上产业转暖,最后失败。
3年后,上广电NEC破产,龙腾借壳ST太光上市搁浅。京东方尽力挣扎,多次增发落实了合肥、北京项目,但受困折旧压力,一直未真正赢利。
6年过去,中国市场成了海外巨头盛宴。即便是拉动内需的“家电下乡”政策,几乎没有本土面板企业的油水。
产业链尴尬
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过去2年,液晶电视市场增速由最初90%迅速下滑至20%~30%。中怡康数据走势类似。
外界预计,2011年全球出货增长有限,其中一路高歌的中国市场甚至会负增长。过去一季,巨头都将中国市场疲软列为业绩下滑的原因。
2009年国内彩电厂家高层曾宣称,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将进入黄金10年,如今看来可能沦为一句口号。TCL集团一位高层说,如果2006年、2007年项目谈成,或下定决心自己做,应该不会错失增长期。
看上去,刚投产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8.5代线没赶上节奏。面板价已持续下滑16个月,巨头表示已达成本价,年中甚至低于成本。
两大本土项目眼下处于量产爬坡期,明年上半年,京东方8.5代线将满产,华星光电明年底满产。但明年的面板和液晶电视市场不明朗。
一是设备折旧。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说,面板尺寸越大设备折旧额越高,一般折旧成本占面板总成本15%。设备折旧期一般7年,夏普、三星等巨头投资早,将更快完成折旧,等于将增加15%的利润空间,可灵活地调整价格。
LGD、三星、友达高世代线将在2014至2015年折旧结束,华星光电和京东方最快完成折旧要在2017年。
深超光电董事长于忠厚去年曾对本报说,华星光电的投资比三星等晚了2到3年。如果再晚,巨头一降价,本土一投产就会亏损。
产业链孱弱是另一风险。李亚琴说,面板上游材料是玻璃基板、偏光片、彩膜和液晶分子,成本占面板总成本约80%。而它们主要掌握在三星与康宁合资公司、LG化学等海外企业手中。即使中国面板生产成熟,也无法从根本上拥有成本竞争力。目前彩虹、东旭、盛波等本土企业也在布局上游,但离自主很远。
不过,李东生说,LG化学和旭硝子已积极配套华星光电,在中国设厂会转移部分技术。通过产品上市和技术人员流动,会将先进技术扩散到中国企业,带动上游材料环节本土化。
谷至华说,中国高世代项目困难是必经过程。CRT电视仍未退市,液晶平板业至少还有20年发展期。如果掌握话语权,中国将在制造、研发方面成为重镇。
至于OLED,他认为那是巨头的迷魂阵,目的在于动摇大陆发展面板业的信心。否则它们过去两年也不会发生重大调整。而材料部分,一旦中国面板制造形成规模,海外企业肯定抢着来配套。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当年CRT显像管国产化造就了今天中国彩电巨头市场格局,稳定了中国市场。今天的液晶面板,不仅可以稳定中国市场,还可以抢食过往由国际巨头把握的新兴市场。过去CRT技术时代,中国产业落后十年,液晶面板只落后五年,但有了液晶面板本土化产业链,也许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中国只会落后一两年,甚至与国际巨头处于同一起跑线。
危机等离子?
全球平板巨头都在经历着调整,还没见中国平板显示企业新动作。
中怡康研究总监彭煜说,面板定价权正由上游面板厂家向下游终端厂家转移,未来比的不是谁产能大,而是谁拥有更稳定和可靠的整机出海口。
问题是,全球彩电市场供应链体系相对稳定,如何争夺新的出海口?
等离子危机
首要的仍是投资超过40亿元的长虹等离子项目,外界因松下停产两家等离子厂而为它捏了把汗。
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表示,日本经济和日本家电企业都在动荡中,不能因日企调整,来误判长虹等离子项目的未来。而且,松下只是调整并非退出等离子领域。事实上,三星、LG也都仍做着等离子,虹欧等离子也在向国内厂家供货。
他说,等离子在大屏和3D方面的技术优势明显,何况国内也即将开通3D电视频道,加上明年的奥运会直播已要求一定要提供3D频道,这些都是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利好消息。
据透露,长虹从2007年11月,就开始在原材料、器件、装备技术等方面强化布局。目前已与23家企业在玻璃粉、荧光粉等九大领域开展实质合作,这占据等离子面板成本90%。
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公司一位中层透露,长虹从投入等离子开始,就意识到上游产业链过于单一,必须布局材料环节。
目前,长虹等离子部分上游材料已实现国产化。该中层指出,即便国外等离子上游材料部分供应断裂,长虹依靠本土也能做,只是短期可能出现良品率波动。
但全球市场不容乐观。虽然2010年3D概念拉动了等离子电视出货,但液晶电视价格降幅更大,导致今年等离子电视再度下滑。DisplaySearch预计今年全球出货仅1700万台,同比下降9%,随后每年降约5%~6%。
一位熟悉长虹等离子项目的业内人士指出,长虹等离子项目缺的就是规模。当初长虹搞等离子一是解决自身缺屏,二是希望打造自身独特竞争优势。因此,影响了外部合作,造成下游出海口狭窄。
彭煜指出,长虹等离子项目没盈利,但长虹等离子电视赚钱。由于市场竞争不激烈,国内厂家可借此形成差异化。如果国内彩电厂家上量,还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
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等离子电视销量达160万台,同比增长48%,其中,长虹占有率高达45%,松下份额也达37%。
争夺出海口
长虹等离子一期工程设计产能216万片,按目前销量看,产能存在闲置。
“下游出海口也可以通过资本合作来解决。”彭煜表示,目前长虹等离子项目独资运营,如能引入多元资本,褪去长虹身影,市场可以期待。比如TCL8.5代线之所以命名为华星光电也是为了引入多元投资方。
不过,资本的合作目前还只是一个业内或厂家单方面的设想而已。对于已投产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8.5代面板线,扩大下游出海口的问题也迫在眉睫。
房地产受控、家电下乡政策退出,中国电视市场明年很可能会出现零增长。本报从创维、TCL、海信、长虹等电视厂家了解到,不仅仅是面板巨头在寻找稳定的下游出海口,国内电视厂家也在寻找下一个市场的增长点,而东南亚、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是中国电视厂家拓展的重心。
创维和TCL高层最近均明确指出,海外新兴市场,日系品牌市占率很高。但欧债危机重创了日系厂家实力,加上日元升值等,中国电视品牌开始有了替代空间。此外,中国与东盟10国已经实现“零关税”,为国内家电企业自有品牌出口带来很大的机会。
“2012年全球平板电视的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表示,国内彩电品牌在新兴市场的表现相当抢眼,随着国内面板资源优势逐步强化,预计2012年中国电视品牌出货量将有三成增幅,中国电视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将从2011年的21%,上升至24%的历史最高水平。
对于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来说,能否把握国内彩电主流厂家的需求也将成为中国平板产业成败的关键。相比京东方,华星光电情况相对乐观,华星光电还处于量产爬坡期,还不够满足TCL自身需求,可以通过这段时间来寻求国内彩电厂家的合作。
尽管如此,在目前面板价格持续下滑的环境下,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处境也非常艰难。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指出,华星光电和京东方8.5代线短期内亏损是必然的,但国家肯定会在税收和关税等方面来加以扶持。
本报从多家彩电厂家了解到,虽然各大彩电厂家对上调面板进口关税也有不同意见,但上调面板进口关税基本上成为定局,而且会尽快公布实施,唯一有变化的可能是关税上调的幅度。
而上调关税,也将一定程度缓解国内面板厂家的市场竞争压力,给了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争取下游客户的时间差。毕竟,三星苏州7.5代面板线今年5月底才动工,竣工时间已到2012年8月。
应对中国市场变化 日韩巨头强拓OLED电视
似乎一切均针对中国发展高世代面板产业而来。在面板市场价格持续下降的惨烈现实下,以三星和LGD为代表的日韩面板巨头又开始狂吹OLED风。
“OLED电视将于2012年进入市场,基本上已成定局。”平板研究机构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昨日透露,三星、LGD和夏普已经非常明确表示,在明年1月的CES展上将展出各自OLED电视产品,而且LGD也明确表示,将于明年第四季度投产OLED电视,“种种迹象均显示,2012年将成为OLED电视的元年。”
据悉,OLED面板是继液晶面板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与液晶、等离子等第二代显示技术相比,OLED技术最大的优势是超薄的尺寸,最薄可至0.005厘米,在柔韧性很好的基板上可折叠卷曲,色彩等显示效果要明显高于液晶面板,三星、索尼等日韩消费电子巨头均视其为替代液晶的新技术。
今年6月,三星移动宣布第8代AM-OLED面板试验线将于明年5月投入使用,可以切割46英寸、55英寸等大尺寸OLED面板,三星计划将OLED面板的使用领域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延伸到电视等领域。随后8月,LGD也表示,将投资28.3亿美元建设第8代OLED面板项目。
不过,当时消息均显示,三星和LGD8代OLED面板量产的时间是在2014年。为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日韩面板巨头的OLED电视风会如此加速?
“如果没有国内面板高世代生产线,日韩面板巨头也不会骤然提速OLED电视。”中怡康研究总监彭煜表示,日韩面板巨头的高世代面板线的设备折旧还没有结束,何况三星也刚刚在苏州投资了7.5代线。从这一点来看,日韩面板巨头强拓OLED电视并不是一个划算举动,其目的无非是想控制平板显示技术领先的话语权,并造成国内高世代面板项目的压力。
但三星和LDG在OLED电视上的战略正在落实。来自日本媒体的消息显示,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厂家对OLED面板的投资,让日本八大半导体、液晶制造设备厂家第四季度的接单额接近2900亿日元,环比第三季度增长30%左右。
“三星和LGD放风OLED电视,无非是想牵着中国厂家鼻子,从根本上掌握平板显示上游的话语权。”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指出,三星和LGD放风OLED电视,其实是一个迷魂阵,目的就是想搞乱中国高世代面板项目军心。
多个彩电厂家高层和LED行业技术专家均表示,OLED电视和OLED照明目前均处于技术发展阶段,远没有达到产业化阶段。因为,目前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还有很多技术瓶颈——良品率的提升、基板制程过于昂贵、使用寿命还有待提高等等,目前OLED良品率还不到50%。
公开消息也显示,LGD量产OLED的时间点为2014年下半年,而在量产之前,会在2012年推出少量的OLED电视面板,用于LG的55英寸电视产品上。
DisplaySearch分析师指出,依照目前OLED发展预估,OLED电视将于2012年后期进入市场,加入到40英寸以上机型的市场竞争中。但由于价格太高及数量有限,到2015年将仅有40英寸及以上尺寸2.5%的市占率,保守估计,新推出的OLED电视价格将比高端LED液晶电视高出2~3倍。
所有消息和观点,似乎并不能确定OLED电视普及的准确时间点。因为OLED技术还在发展中,是否会因为其他技术和市场的原因,而迅速改变,其实也是未知数。当年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技术博弈的结果也显示,领先的技术并不一定就会胜出。
能胜出市场的,肯定是平板显示产业链力量的集中体现,但今天中国平板显示产业链力量正在快速壮大。跟随与否,还要看最终的力量和市场博弈的结果,毕竟中国平板显示产业链棋局刚刚行至中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