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听网 视听行业门户网站 服务热线:400-6789-360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繁體中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 | NEWS | 联系我们 |
|
最近国内平板彩电届一片叫好,不过这回叫好的,既不是销量的剧增,也不是利润的提升,更不是哪个公司的上市,而是几条国产液晶面板高世代的生产线上马。
8月8日TCL集团下的华星光电宣布其8.5代液晶项目投产,从而令TCL成为首个拥有液晶全产业链能力的国内企业,加上去年以来京东方、中电熊猫夏普、友达昆山等液晶面板生产线的相继投产,国内一下子拥有了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作为平板彩电的生产和销售大国,占据液晶电视成本超过70%的核心配件面板却一直是国内的软肋,全球90%的液晶面板生产都掌握在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掌控,大陆地区缺乏高世代的面板生产线,让原材料采购的时候受制于人。几条高世代生产线的生产和上马,一下子似乎缓解了国内面板界得窘境,拥有了和全球液晶巨头平等的话语权。
不过自产就意味着自强了?恐怕未必,数条高世代面板生产线上马的同时,背后有着很多将要面临的问题。
产能过剩的尴尬
目前,我国每年彩电年销售量约4000万台,但仅京东方和TCL的两个8.5代线满产后,每年可生产电视模组分别约1400万块和1750万块。而与此相反的另外一组数据是,上半年我国彩电销售量额齐跌已成定局--上半年,国内零售市场累计销售彩电1937万台,仅完成全年预期的46.3%。
一方面是面板产能的巨增,另一方面是液晶电视市场的低迷。刚刚跨入液晶面板主流行业的国内面板业,极有可能面临一个从“供不应求”突然跌入“供过于求”的境地。而对于不少彩电品牌来说,多年和日韩面板企业的合作,突然的面板采购转换,必须也需要一个过程。期间对于国产面板的消化能力,更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销量的份额。
暴利时代的结束
在21世纪初平板电视刚刚迈入发展期的时候,作为液晶电视的核心配件,液晶面板利润可人。因而液晶电视的推广过程中,也让几家液晶面板大厂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当液晶电视走向普及的今天,显然已经过了液晶电视高利润的“黄金时代”。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6月份的这16个月中,42英寸面板已经由423元跌至255元,40英寸面板从410元跌至235元,32英寸则由268元跌到162元。部分跌幅超过了40%。整个液晶电视市场正在走向薄利时代。
而从几大传统液晶巨头的财报来看,每一家都堪称巨亏。
7月29日,三星电子公布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显示面板部门净亏损2100亿韩元(约合12.8亿元人民币);而LGDisplay在7月21日的财报中表示,二季度净亏480亿韩元(约合2.9亿元人民币)。友达和奇美电同样走不出亏损阴影。今年二季度,友达的亏损额达到107.7亿新台币 (约合24亿元人民币)。
一方面是国内生产线纷纷上马,一方面是全球液晶市场价格和销量的下滑。国产液晶面板生产线尚未全面开工就已经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永远的专利之困
专利,是一个让国人一直心有隐痛的词。无论是在电脑硬件的芯片技术、还是光存储的技术专利,在多个领域,核心技术都被掌握在国外一些大厂手里。而相关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国内不少企业也饱受专利诉讼之苦,为之付出的,除了无穷无尽的官司,还有那每年缴纳的数量相当可观的专利费用。
液晶面板的背后,同样没有完全逃离这种命运。苏州三星7.5代、华星光电项目里面的三星、中电熊猫项目里的夏普、昆山项目里的友达等等,每一个液晶面板项目的上马,都有着日韩或者台湾地区液晶面板巨头的身影。尽管不少新闻都宣称自主研发和生产比例达到多少多少,无论是技术提供还是合作占比,恐怕都远远谈不上真正的“自主”。
当然,或许我们并不需要过分悲观,与国际液晶面板巨头的合作,无论是产业的规划还是项目的运作,吸收和借鉴国际品牌的经验都有利于我们未来自主发展的借鉴。而京东方在鄂尔多斯市投建第5.5代AMOLED生产线,也可以视为国内企业对下一代技术的投入与布局,从而为我们在未来的新技术发展中提高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