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听网 视听行业门户网站 服务热线:400-6789-360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繁體中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 | NEWS | 联系我们 |
|
面板业持续低迷,索尼、东芝、日立希望通过“联手”,打破这种僵局。
早在8月,就有消息称,日本电子业三大巨头—索尼、东芝、日立将合并显示器业务,日前终于尘埃落定。11月15日,在日本产业革新机构(INCJ)的牵头下,索尼、东芝、日立这三家公司签署了一项战略协议—将旗下的面板业务整合,联合成立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
“三家&LSquo;抱团’的企业均是日本老牌家电企业。联手之后,无论对它们各自抑或是整个面板业生态都有极大影响。”业内人士均对此消息如此表示。新公司成立后,将占据全球中小型面板21.5%的市场份额,超越夏普与三星,跃居全球首位。
家电产业问题专家、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这是日企在无法与韩、台企业“单挑”的情况下,采取的“抱团取暖”行为。而这一行为能否带来“协同”效应?又是否会给韩、台企业带来冲击?我国面板企业又如何面对三巨头的联手?这一切问题令人关注。
三日企“抱团取暖”
11月27日,索尼(中国)公关部副总监姜京源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在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牵头下,索尼、东芝、日立这三家公司签署了一项战略协议。INCJ是一家具有半官方色彩的投资基金,由日本官民共同出资、由日本政府主导。
协议称,三家公司将整合旗下的面板业务,联合成立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公司将于2012年初开始运营,共同研发、设计、生产中小型液晶面板。
据索尼官方网站内容显示,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出资2000亿日元(约合26亿美元),占日本显示器公司70%的股份,索尼、东芝、日立则各持10%的股份。
新的公司成立后,总部设在东京,将于2012年初开始运营,产品主要覆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需的中小型面板。
另外,松下也于11月15日宣布,与INCJ达成基本共识,决定将旗下位于千叶县茂原市的液晶电视用面板工厂出售给Japan Display,而Japan Display也将于该家茂原工厂内设置中小尺寸面板新产线。该工厂目前每月可生产大约60万台液晶电视机。松下方面表示,将和INCJ于2011年12月底前签署具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并预计于2012年5月前完成出售手续。
如此一来,INCJ等于集合了四大家电企业的面板业务。但是,新公司成立之后,仍存隐忧—索尼、东芝和日立只在新公司中各占10%的股份,享有同等发言权。三家公司何以维护自身利益,公司决策如何平衡三家利益,仍是一个难题。
日本显示器公司方面表示,计划以200亿日元的价格,从松下手中收购茂原六代厂用来生产中小型面板。但东芝则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收购成本或许比重新建厂更高,有与索尼在石川县或爱知县设立新厂的打算。在持股比例相同的情境之下,如何平衡各自利益,明显是一道难题。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霞回应称,关于新的公司,先由INCJ提出经营统合的建议,然后各个公司经过多次的协商之后达成了业务统合的协议。
同床异梦还是互补长短?
索尼、东芝和日立三家巨头的电视业务也长年未有大的起色—索尼电视业务遭受连续8年的亏损,东芝电视为节约成本采取了代工生产,日立的电视产品也实行外包生产。
索尼一直以来,电视业务一直萎靡不振。今年11月2日,索尼发布2011财年第二季度业绩,销售收入同比下降9.1%,为1.575万亿日元。索尼称,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以及主要由于液晶电视销售下降造成的消费产品与服务业务销售收入减少。
过去7年中,索尼电视机业务的亏损总额已经超过50亿美元。按照索尼的预测,2011财年将成为这一业务的第八个连续亏损年度。
东芝在中国的机型则是代工生产。去年7月,东芝宣布与TCL集团[1.86 2.76% 股吧 研报]达成协议,成立销售合资公司。东芝希望借助TCL在国内的销售网络扩大彩电销售规模,TCL生产基地则以ODM方式委托加工东芝彩电。“今年在中国,东芝电视的销售目标为80万台。”东芝中国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数字与国内彩电厂商比,实际很小。”
另有消息称,日立将于今年年底把所有电视机生产外包,试图远离面板业务。
对于此次联手,东芝中国区方面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的是通过有技术优势的公司的统合,可以扩大业务的规模和强化技术。此外,通过INCJ的资金支持可以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活动。”而索尼方面在接受采访时,态度更为淡定。“这只是索尼的一项投资行为。索尼在家电产业链上有众多的如此行为。”姜京源说。
新公司自然是为集中在中小型面板有所作为,但三家公司在液晶面板方面所采用的技术各有不同—日立拥有当红的IPS广视角和MENS等技术,东芝是低温多晶硅面板龙头,而索尼在AMOLED 面板累积有很多技术和专利。
家电产业专家刘步尘则认为,“联手”是一种资源调配,会产生协同效应。企业经营过程中,有的企业过剩,有的资源不足,“联手”往往能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然而,更多的人则表示“目前形势并不明朗,仍将拭目以待”。京东方副总裁张宇也表示,对整合效果应拭目以待,不能过早定论。
面板行业新格局
“在大尺寸面板已不占优势的情形之下,日本政府干脆出手,推动日本企业在中小型面板上发力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罗清启说。据INCJ估算,中小型液晶面板市场预计每年增长21%,预计2015年销售额可达4.2万亿日元(约合550亿美元)。
美国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判断,在合资之后,新的公司将占据中小型面板21.5%的市场份额,超越夏普与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液晶面板制造商。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企一直掌控着液晶面板技术。近些年来,面板业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韩国以及台湾在低成本面板大肆抢占了不少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日企在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的份额已经被挤压至10%左右。除夏普外,索尼、日立、东芝等生产线仅限于中小型液晶面板。
日本在中小型面板业务仍占有一定优势,约占有40%的市场份额。但是,韩国、台湾面板企业重金投入与低成本运作方式,已经给他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在苹果产品改变全球手机产业链后,具有触摸功能的中小型液晶面板市场需求激增,这使得中小型液晶面板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外界有猜测,索尼、东芝、日立三巨头“联手”后,中国面板企业或陷入新的战略迷局。长期以来,中国民族面板业一直面临亏损的境地。
张宇对此却不以为然,称京东方现在已经具备一条全尺寸的生产线,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考虑,比以往更从容。“为了维护大客户,有时亏本也要做。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结构作出调整。比如这个产品放在4.5代线上做经济,我们就放在4.5代线上做;放在5代线上做经济,我们就放在5代线上做。”张宇说。
刘步尘也认为,日企“联手”不会对中国面板业产生大的影响。“这是内部资源的调配,并没有加大面板的生产能力。而且索尼、东芝、日立这三家企业,本身的面板生产能力就不强,就像三个小孩‘联手’与一个大人打架,可能还是未必能获胜。”
然而,台湾企业却显得有些“紧张”。台湾“经济部”部长施颜祥向媒体表示,台湾两大面板厂友达与奇美电子有必要适当合作。具体怎么做,因为两家公司有不同的策略,需花更多的时间协商。
台湾企业之所以“紧张”,很可能是因为面板业在台湾的“惨淡”。
奇美电子前三季财报显示,税后亏损444.48亿元(新台币,下同),友达先前已公布前三季亏损405.88亿元,华映与瀚宇彩晶前三季各亏损约90.65亿与55.99亿元,合计亏损幅度达997亿元。
在拯救面板业的惨淡“迷局”上,台湾业界还有着近乎一致的口径:只有台湾当局的力挺,才能扭转颓势。此前,韩国、日本的面板企业都在政府大力介入下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因为对台湾面板企业而言,最大市场不在台湾,而是在中国大陆。在与大陆签下ECFA后,台湾当局若能出面,去争取大陆的市场,就不至于坐困台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