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面板尺寸供不应求
32英寸、40/42英寸面板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会持续到2013年。
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使不少面板厂商赚得杯满钵盈。京东方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12年1~9月份京东方营业总收入171.22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75.14亿元,同比增长110.21%。同时,京东方第三季度净利润达1.5亿元,同比增长116.34%,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
中怡康黑电市场研究总监彭显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32英寸、40/42英寸等主流面板价格逐月小幅上涨,我们预计这种趋势会持续到2013年下半年。尤其是32英寸液晶面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事实上,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是目前全球32英寸面板的主要供货商。液晶面板价格不断下降使不少面板厂商在年初时都减少了产能,导致现在面板供应不足。从国际环境来看,日本和韩国厂商停止了32英寸面板的供应,而我国台湾面板厂商以供应39英寸和50英寸面板为主,这使得32英寸和40/42英寸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为民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预计2012年国内面板出货量占全球份额的10.5%,2013年这一数字会提高到29.8%。2013年由于切割尺寸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导致切割面板块数减少,供需会比今年偏紧。其中小尺寸会出现短缺,大尺寸强势增长。”
数据显示,32英寸整机厂商需求占整体液晶电视市场的39%,但面板厂的生产比重却只有32%,因此2013年将持续出现32英寸面板供货不足的现象。彭显东表示,在面板供应吃紧时,面板厂商开始增加新尺寸调整产品组合,例如加大39英寸和40英寸电视的推广,弥补42英寸面板供应不足的状况,否则厂商将面临无面板可用的窘境。
彩电暂无涨价可能
厂商面临涨价压力,但是大尺寸电视价格却持续走低,彩电暂时没有涨价的可能。
液晶面板价格不断走高、电视能效门槛提升以及智能电视和4k电视等产品日益成为主流,众多的因素都将家电企业推向了涨价通道,然而电视“涨价”在家电领域仍是一个禁忌词。
彭显东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从以往经验来看,整机零售价格不会上涨。整机厂商会自己消化这种阶段性的价格上涨。另外,根据我们的监测,55英寸面板价格并没有出现上涨趋势,预计大尺寸面板价格反而会持续降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彩电厂商均表示没有涨价的计划,企业会努力控制成本。尤其是TCL拥有华星光电的支持,产业链打通为TCL市场博弈赢得了更多的筹码。
事实也的确如此,终端彩电不但没有涨价,而且今年以来大尺寸电视价格逐步降低。日前,鸿海和夏普首次合作推出了60英寸电视,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将价格降低至999.99美元,相当于市场3折的价格。这款“鸿海设计、鸿海制造”的彩电以超低价冲击电视市场。
根据中怡康的数据,内资品牌60英寸电视的均价为15648元,外资品牌均价为13495元。彭显东表示,60英寸电视市场增长率非常快。鸿海电视价格之所以比市场便宜很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夏普10代线能够最经济地切割60英寸面板。
虽然全球液晶面板“缺货”,厂商面临涨价的压力,但是在家电领域,价格比拼已经成为市场拓展利器,企业更希望凭借价格优势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因此,彩电厂商之间的价格竞争还将持续。
价格战与技术战并行
无论是面板还是整机,厂商都加大了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从价格竞争逐步走向技术竞争。
彩电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厂商都希望通过技术带动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从而找到新的赢利点。无论是面板还是整机,厂商都加大了新技术研发力度,从价格竞争逐步走向技术竞争。
彭显东告诉记者:“近几年,彩电厂商的净利润不断被压缩,整体净利润能够达到4%的企业已经属于行业内较高的水平。厂商不会再以‘价格战’的方式抢夺市场,但是会出现‘技术性’的价格下降,比如4k面板成熟后,反映在终端上的价格也会有所降低。”
从LED电视到3D电视,再到4k电视,彩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液晶面板技术的升级。在NPDDisplaySearch副总裁谢勤益看来,面板产业在传统应用方面面临挑战,但是高解析度面板、大尺寸面板等成为市场的突破点。2013年是面板产业发展的好年头,TFT-LCD价格回升和AMOLED需求增长,也会使面板厂商的营业收入进一步提高。
Trendforce研究协理刘陈红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台湾面板厂商都将研发重点投向高利润的产品,以及采用新技术的面板产品。我国大陆面板厂商仍然以供应32英寸的面板产品为主。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大陆厂商未来应该发展更多的产品组合。”
如今,价格战不再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使家电企业在不断升级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国上游面板厂商也好,终端彩电厂商也罢,掌握技术动向才能赢得市场。